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全國首創全新研發固體醬油,醬油運用更多元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打開固體醬油的瓶罐,不必湊近嗅聞,醇厚的醬香味就撲鼻而來。固體醬油顏色似巧克力,質地接近豆腐乳,吳國賓指出,醬油濃縮過程本來就會有凝結物,它們吸附了醬油的鹹味和蛋白質,會在醬油中載浮載沈,傳統的作法是盡量避免產生凝結物,因為凝結物多、醬油就變少。吳國賓本來的出發點是「不要浪費」,他將凝結物裝瓶送給親友當醬油用,沒想到大受好評。有位在宜蘭賣滷味的親戚回饋,固體醬油不只讓食材更快入味,而且「滷得連骨頭都酥了」。
固體醬油色澤濃重、醬香十分明顯,感覺是很鹹的調味料,不過吳國賓將它送驗,結果出乎意料,它的蛋白質含量比珍貴的壺底油更高,可是鹹度只有醬油的一半,鈉含量也更低,是一款營養又健康的調味料。只可惜固體醬油產量有限,一缸 12 斗的黑豆醬油只能產出十來罐而已,遠比醬油珍貴。
◆ 【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】 萬豐醬油|科技主管的古法醬油|完整版YouTube影片連結
萬豐醬油系列|更多宅配方案,歡迎點選參考:
若有任何下單問題,請加入市集LINE留言,感謝
萬豐就在斗六,老闆是第三代製醬人吳國賓先生
▌認識萬豐醬油
傳統古方的萬豐醬油, 採用古法乾蔭釀造工藝, 在台灣是屬於非常少見的固態乾式熟成工法, 發酵品質水準高, 醬香濃郁。
1946年創立的萬豐醬油,在斗六曾是數一數二的規模,國賓哥回憶,以前阿公都是跟著台糖載貨的小火車,整節車廂地去屏東載黑豆回來釀醬油。
國賓哥以前在科技業工作,後來因緣際會回到家裡接手,花了好多年時間才重新掌握自己製醬的節奏,以實事求是的實驗精神,將家裡獨特的「乾蔭熟成」的釀造方法傳承下來,且持續創新。
▌對原物料的嚴格控管_產品創新的職人精神
而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,不只是國賓哥對醬油原物料的堅持,長期跟青農契作友善耕作無農藥化肥(現已進入有機轉型期)的台南黑豆、採用本土二砂糖、更有一款獨家的玫瑰醬油,採用屏東的有機玫瑰花瓣製作、一款採用滿洲小黑豆、宜蘭老種等;有在地的食材,就盡可能地使用,全產品不使用人工添加物,讓萬豐的醬油更安心、風味也更有層次;
而像「不過度人為控制、適地適種、順應季節」這樣的友善農耕理念,國賓哥居然也應用在醬油之中了!
▌好醬油的釀造關鍵_崇尚自然的製麴環境
在醬油的製程中,最關鍵的一步就是「製麴」了,在我們的印象中,醬油是一年四季的都有的食品,然而純釀醬油在冬天時候,因為溫度的關係,其實製麴上充滿了挑戰,為了控制環境因子需要加濕加溫,才能營造好的製麴環境,崇尚自然的國賓哥,認為應該讓麴菌自己能夠強壯地面對環境,才是更健康的製醬方向,所以萬豐目前在冬天並不製醬,而是研發新品的實驗季節。
此外,在重要的麴室中,國賓哥也是費盡心思,希望讓「在地的菌」可以一代傳一代,減少商業菌種的使用,類似烘焙中的老麵、農耕中的保種概念,原來,這些都是相同的邏輯。
來到萬豐的甕場,這是我們第一次進到不是在水泥地的甕場,底下是土跟草,國賓哥說,草可以避免高溫,對釀造中的醬油,肯定也有影響,才決定不鋪水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