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本土黑麻油 250 ML
芝麻一期的產程是85天,春、秋二季正是種植芝麻的好時機。
春作約在農曆一、二月;採收期在農曆五月底到六月初。
秋作約在農曆六至八月;採收期約在採收期農曆十一月。
一顆芝麻果莢裏面竟然有60顆左右的芝麻粒 !
芝麻採收要觀察整支芝麻桿變得有些黃色,以人工方式採收回來後,再以一把為單位捆緊後日曬約十天的時間。
乾燥後的芝麻莢會打開,倒立後芝麻就會掉下來了。
看著一顆顆的芝麻由莢由唰唰地灑落,老實說:超療癒的。
接下來的作業,就是把它用篩子過濾掉大的枝桿及夾雜的落葉。
然後再用更細的網子過濾掉小沙石。
最後用電扇吹掉小屑屑等雜質,再用網袋裝起來,吊著風乾它....
台灣本土的未精煉油(毛油)有三大類,分別是:花生油、芝麻油、苦茶油,它們都是種子油。
這三種油的製程多數都相似,以傳統製程而言:
第一道就是經過焙炒:各家使用的溫度與時間都不同,焙炒這關對於油的風味形成非常關鍵,如果炒的不好,油就容易過苦有焦味。
第二道將原料進行冷卻:冷卻完之後在開始做破碎,將原料弄得更細。
第三道用水蒸氣去蒸:用以幫助提油,增加油的榨取率。
最後一道:就是把原料壓成油餅,再利用幫浦以物理方式進行壓榨榨油。
-這就是傳統毛油的製程。
種子油的部分營養物質需經高溫才能轉性,經過焙炒的油其酚類化合物(俗稱的植物多酚)及還原力較未焙炒的高,總酚化物、抗氧化力是油脂好壞的正向指標,越高則越好。
經過合宜焙炒的苦茶油/花生油/芝麻油,反而會散發濃厚的香氣,油的風味也更好,油脂品質更好,更適合儲存。
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是採用連續式的螺旋壓榨,是透用螺旋壓榨膛心連續壓榨產生高溫來榨油。
因此,傳統製油法就稱為冷壓,而使用機器進行螺旋壓榨的就被稱為熱壓。
|食譜分享|
1. 芝麻油拌麵線
準備材料:芝麻油+花生油+醬油、麵線
做法:
1. 準備一鍋七分滿的水,將水煮滾
2. 立刻將麵線放入鍋中煮滾再煮約3~5分鐘,並用筷子稍微攪拌一下麵線,等麵線浮起後即可撈起
3. 取一醬碟加入適量花生油、芝麻油、醬油
4. 將調製好的醬料淋上麵線後拌勻,享用香味四溢的芝麻花生油麵線
花生油 + 芝麻油 = 拌炒蒸滷都好用
麻油、花生油都有各自的料理強項,而兩個1:1在一起使用時,也可用在家常烹煮拌炒提香,用途和香油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