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中元普渡友善祭祀

農曆七月是孝道月,是民間很重要的節日。
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,佛教徒們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,以功德迴向父母,稱為盂蘭盆法會,也稱盂蘭盆節。
 
道教則稱之為中元節。原是在收穫的季節,以新榖祭祀祖廟,表達對祖先的敬意,以及因是中元地官寶誕,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,因而有祭祖的習俗,同時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,進而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。
 
盂蘭盆節與中元節雖然都是民間的習俗,但最終目的都在於普渡眾生,並以孝順、博愛為宗旨的暖心節日。
 
有些人會在中元節這天準備肉粽或素粽,希望祖先以及好兄弟們不要因執著於陽世未完成的心願,而放棄了繼續追求更美好的未來。於是在普渡時祭拜粽子,用解開繩結吃粽子來為亡者把心中的結解開,以獲得心靈的平靜。
 
無緣大慈;同體大悲。
今年中元普渡,願大家心想事成,萬事都如意。

產品特色:
1.保留種皮營養 
2.完整膳食纖維 
3.安心健康美味

 

巿集食材:
▨ 在地農夫農場|友善耕種|紫米
▨ 月光下友善農場|友善耕種|小麥
▨ 糧莘庇護農場|有機|帶殼紅藜
▨ 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|甜辣沾醬

萬紫千紅為自己 - 如薏粽

2020年,是三小市集在雲林第8年,我們試著整理過去的自己、也用包容的心看待優缺,更連結到我們過去不曾思考過的食材上:其實穀物有90%以上的營養在種子的表皮,卻因為口感粗糙而被捨棄了。我們決定全力分享「全食物」的概念,用寬闊的心理解自己、也面對食材的全貌。

我們運用市集珍貴的在地穀物,開發了「萬紫千紅如薏粽」,採用土庫《在地農夫農場》的紫米、麥寮《月光下友善農場》的小麥,以及斗六《糧莘庇護農場》的有機帶殼紅藜 等。其看似粗糙的外表,其實包裹著更強韌的內在,萬紫千紅為自己,何須輕言放棄?

超越平凡的心之所嚮 - 紫米
▨ 雲林土庫 / 在地農夫農場 - 友善耕種

「在友善土地的路上,可以慢但不可以停。」- 芷宜

座落於雲林土庫的在地農夫,從早期的慣行耕種一路慢慢轉為友善耕作,甚至於已有部份田區已成功轉為有機耕種,這一路上的艱辛,在看到消費者心滿意足的表情時,忽然間,什麼辛苦都沒有了。
透過一期稻,二期花生或芝麻這樣的方式輪種,適時補充有機肥,讓作物、微生物與土地之間自己去平衡自己,接下來就是四個月的陪伴。
問芷宜種紫米有沒有什麼訣竅?芷宜笑著說:用種給自己家的人吃的心情種,就對了!
 
【紫米介紹】
紫米素有「藥穀」或「長壽米」之稱。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素,紫米除了含有前花青素,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物,且較一般白米含有更多纖維,又有豐富的維生素B1、菸鹼酸及鐵質,營養且性格溫和的鹼性食品。
紫米是糯米的一種,但只要適量食用,可改善腸胃機能。因為紫米中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、幫助消化,也能增加飽足感。

把家鄉麥寮的價值找回來 - 小麥
▨ 雲林麥寮 / 月光下友善農場 - 友善耕種

小麥的原鄉在麥寮,只是那個年代,因為經濟效益考量,為了生活、為了養活一大家子,放棄了小麥,漸漸地老一輩的長者們似乎也忘了小麥是怎麼種出來的。
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、為了把家鄉的小麥種回來、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家鄉,於是月底下決定把麥寮的價值種回來。

小麥是旱作,通常一年一作,生長周期大約是120天,在大家種植一期稻的時候,正是田地休耕養地種綠肥的時候,到了二期,從打田、淹水同時把液肥一起浥注到土壤中,靜待大約七~十天,讓土壤吸收營養,再來就是種小麥囉!
用灑播的方式種植小麥,或許也是一種數大的美,但對農夫來說更多了許多的體貼,為鳥兒們預留一點食物;為了不想用除草劑,乾脆種密一點,讓小麥的密度與雜草在物競天擇中自己去找到平衡點。

包容多樣身影的彩光 - 紅藜
▨ 雲林斗六 / 糧莘庇護農場 - 有機栽種

「穀物界的紅寶石,地上的無毒彩虹:紅藜」—糧莘

紅藜是台灣的原生種,早期是插花的素材及原住民朋友釀小米酒時使用,因外殼有皂素、帶苦味,是鳥兒不喜食的作物,只要避過梅雨季節與颱風季節,是很適合有機耕種的作物。沒有鳥兒的分食,其實紅藜還是有天敵的,蟲害在不處理不防治的狀況還是會有,在採收時先故意輕輕拍打,好讓蟲有機會逃跑,雖然紅藜花包因此隨著些許掉落,也讓孩子們在日常之間向大自然學習與萬物共生共榮的慈心。


美麗的紅藜田讓人忘憂,繽紛的紅藜花苞讓人幾乎忘了之前揮汗如雨的辛苦,用心種植,用愛灌溉,友善耕種不刻意的防治、採取分區輪種,都是為了教導庇護孩子們田間工作的達成率提高、複雜度降低,也讓孩子們有足夠的成就感與自信。

一甲子的風味沾醬 - 甜辣沾醬
▨ 雲林西螺 / 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

「一個政治家,可能會希望在歷史上留下名氣,但我們期許自己是製醬家,為世界留下一點香氣。」-謝裕讀

御鼎興自民國47年創立至今,醬油爸說:最傳統的製醬方式是以黑豆與鹽與麴菌一起釀造,舀一匙熟成的醬油進口中,在短短二分鐘的歷程之中,感受風味先鹹而後回甘,在舌尖與口腔中不斷地變化,這才是一罐好醬油應有的風味。
 
六十年前家家戶戶製醬都以柴燒為主,如今御鼎興積極保留柴燒醬業文化,從健康為起點、依循傳統、專注每一個環節,將製醬文化帶入生活中,並透過教育與文化的傳承,讓更多的人體驗柴燒之美的感動。
 
照片來源: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

訂購如薏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