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子,是雲林古坑山邊最豐富的特產食材,也是世界新興的永續建材。一日體驗竹材與生活空間的三種樣貌,讓參與者們親手打造竹構建築的成形、製作竹構屋的土磚、劈竹製柴使土灶廚房可以料理食物。本次食務工作坊從台灣竹會視角看世界竹產業趨勢,一窺從雲林出發的「竹食務」永續方向,思考自身如何結合資源,延伸更多行動。

 

 

 

看似寂靜的斗六糖廠,正在持續進行顛覆傳統想像的行動。2022即將在此成立「竹構培育中心」,讓竹子從食材到建材的過程中,多了許多可以思考與發展的可能性。

 

 

關於講師

大藏建築師事務所-甘銘源建築師
十餘年來,大藏就像懷抱堅定信念的有機農夫,一路埋頭努力耕耘,隨著公共建築設計的經驗逐年累積,歷經參與福智法人事業規劃的各項磨練,面對從東部搬到西部的重大轉變,我們開始檢視自身的問題與窠臼,必須慢慢調整適合的定位及作法,唯一不變的是,善待人與土地的初衷。

 

游智傑設計師
建築設計師、竹木構設計施工者,曾參與過汗得協力造屋活動、在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先後參與過斗六糖廠規劃設計、福智佛教學院規劃、新化林場小木屋等案件,學習並積極探尋竹構、木構在當代所扮演角色,並且在建築設計外也親力搭建小型竹構、木構。

 

 

小沾老師
小沾老師本名劉曉栴,現為野地森活御用主廚,專司研究土窯料理與烘焙。對於食材與料理有極高的熱情,不論走到哪裡都要逛傳統市場,吃當地美食,還要買當地的食材與香料。與土窯一起工作的時數已經超過1500小時,並且在野地森活各地的土窯進行教學與分享。「美好的食物」是小沾老師創立的品牌,是對「真食物」的期待與實踐。「真食物」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,凝聚了大自然的精華,與農夫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所灌注的熱情與心力。美好的食物採用台灣當地的真食物,以土窯或土灶的方式烹調,讓食材的美味與營養都達到最美好的狀態,帶給我們身心靈最滋養的營養與能量。美好的食物自成一派,透過精心地嘗試與改良,將傳統的烘焙與料理調整為以土窯或土灶料理的方式,讓柴燒的特性能充分為食材加分,達到與眾不同的味覺體驗。

瞧瞧曾經發生過的「美好的食物」 https://photos.app.goo.gl/iuqMeA1ojTMCNEEa7

 

Emma老師
嘗試友善土地的建築可能,並引導對環境永續的生活方式,這是一場極大的挑戰,也是場生命的學習饗宴。這個龐大的築夢工程中,我們將思索擁有多少才足夠?共同面對已經被工業經濟撕裂的心靈與茫然;嘗試從失敗的填鴨教育中找尋永續的生命教育。友善土地的信念,在帶領協力逐夢的過程中,土地溫暖的療癒著彼此,進而養育了我們,我們也共同見證從土地中所長出的希望與幸福。身土不二的生活中有來自土地的工作,溫暖的感覺讓我們有更多的友善行動。將最大的面積還給土地,土地創造更多的永續幸福給未來。熱愛自然的土地,對以泥土為素材的自然建設具實務經驗,更願意陪伴與引導有夢的人協助築夢。主要運用樸門永續設計,也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夥伴,與各地方的傳統師傅共同討論與建設,更重要的夥伴是玉燕友善土地,踏入自給自足的人們,我們一同努力思考建築的永續可能並協力工作,共同創造一個永續的生活空間!
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開場與演講

甘銘源建築師與參與者們分享:

1.大藏與常民居的自然建築行動:說明建築團隊從進駐斗六老街,進而到斗六糖廠成立竹構培育中心的構想。
2.從食材到建材從台灣竹會看世界竹產業趨勢

3.「竹食務」的永續方向:雲林竹產業現況、各地行動(如虎科大.雲科大合作等)

 

 

分組體驗與行動
將參與者們分別安排在「竹構」、「土磚」、「土灶」等三組,上下午交換組別,學習不同的體驗內容。

 

1.竹構組
竹子,從食材轉化為建材。游智傑老師在引導竹構建築成形的過程中引導參與者們如何看圖、點料、挑竹、識竹、清洗、丈量裁切、注意施作安全等等,並輔以模型跟建築圖面進行詳細的解說。體驗過程中除了可以讓參與者們更了解自然建築、竹材,並學習到基礎的竹構建造概念。

(插畫由游智傑設計師繪製提供)

 

2.土磚組
Emma老師向參與者們說明土製的房子是使用在地材料來製作的,因此最適合當地氣候的製法和形狀。舊時大家會利用農閒或耕作期空檔一起來製土磚,土磚會暫時收在倉庫,等到村莊裡有家人想建屋成家,再吆喝大家一起來幫忙,完建後送餐慰勞或是擺席宴客,概念就跟一起收割後的「刈稻仔飯」概念一樣,向心力就是在手把手間凝聚起來的。

(插畫由游智傑設計師繪製提供)

 

「Cob」一詞是由英國發源,意為「土團」。土團混合了土、砂、乾草,經過細心的拌攪混合,將略為橢圓或圓,有機狀的土團層疊捏塑,按照用途搭建,就成了「Cob House」-土團屋,亞洲地區的土團都是利用模具壓製,歐美反而少見,是很特別的做法,因此為我們現代熟悉的磚形,所以在台灣,命名「土磚」最為恰當。「Cob」也有乾式與濕式的作法,非洲地區等少水地區因為水資源珍貴,所以使用「夯土」方式,先以模具做框架,再將乾土放入,以大木柱工具的切面來回壓放緊實,就可成為牆面的一部份,還能按照土砂色彩灑置,呈現的土層十分美麗,只是比土團更不耐水,她也說過,水與砂土的比例越低,耗費的技巧與時間成本越高。

 

 

來自中北部的紅土與砂,按照比例,兩杓土兌三分砂,老師讓大家分組,目的是希望彼此同心協力分工取土、拌攪、加水、揉土、參入稻草。

 

Emma老師分享:「土地的材料還是要回到土地,人工材料對應人工材料,才會發揮正確的效用。就像是人與居住地,細心的打好關係,選擇合宜的夥伴,加上適當的塑形,就會跟土窯、土團屋一樣,期待成更好的發展,造就新的可能性。」

 

 

3.土灶組
小沾老師向參與者們說明土灶料理的體驗是一件美好療癒的食體驗,期待大家享受其中。老師讓大家分工進行窯灶料裡前的各項準備,從拿工具劈竹木柴、選擇竹葉或細小的竹材、生柴火以溫熱烹煮的食器與間盤、清洗與準備食材、食物的調味與擺盤。魔鬼藏在細節裡,以竹作為土灶廚房的生火材料,不僅看到竹子與常民生活的緊密連結,也看到作為燃料的機能性。

(插畫由游智傑設計師繪製提供)

 

 

完成土灶廚房設備的溫熱準備後,參與者們開始進行料理。鹹食、甜食都可在此完成製作。
大家分工合作,一起體驗食物的烹煮過程,一起品嚐窯造料理的獨特風味!

 

 

交流、賦歸
雲林食務所「食X空間」工作坊與台灣竹會、大藏建築以及每一位講師、參與者們共同探索「竹子」的多面向角色,突破其作為食材的單一角色,透過體驗帶領大家了解竹子在建築空間、生活空間裡可成為建材或燃料,打開大家對食產業的多元想像謝謝每一位夥伴的參與! 雲林食務是擁有多面向視角的地方議題,持續透過動手、動腦、打開味蕾的創意行動,讓人人一起共思與共創。

 

 

 

Plus+:我想了解雲林食務所 Yunling Fooding office!

因為豐富的食材以及良好的地緣環境,斗六聚集了需多因食延伸與匯聚的百工產業,看似獨立卻與「食」有些深層的關係。期許雲林食務所透過各種再設計與紀錄形式,從地方食出發,累積與堆疊大家對於斗六及雲林的想像!

《FB粉絲專頁》
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nlingfooding
《官方網站》
https://www.tri-small.com/pages/yunling-fooding-office
《加入食產業夥伴》
https://forms.gle/CKfBD2gqVQwdNbHr6

 

回到地方食務活動